日本「送行者」電影一片中,描述殯葬業中「納棺師」的專業與辛酸,也表現出了國外對於專業分工的精神,有別於國外,台灣殯葬業目前的環境,雖已逐漸的現代化,但還未完全脫離傳統的窠臼,經常可以看見殯葬從業人員,從接體、淨身、納棺以及奠禮部分全都一手包辦,甚至有的禮儀師於喪禮過程中,將家屬帶領至定位後,道袍一披,瞬間成為了法師,敲著法器帶領家屬誦經。
殯葬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很少有人可以專精博達,在一人身兼多職的狀況下,容易「樣樣通,樣樣鬆。」在不同的情形下,針對各式的專業進行服務,盡其本分,乃為殯葬專業分工所努力的目標。
台灣現今遇到命案現場的清潔,通常的情況是:
1. 家屬自行清理
由於事發突然,家人忙於處理喪葬事宜,且在悲傷的心情下,也無法進行清潔工作,且針對命案現場的特殊環境,缺乏專業能力進行處理。
2. 殯葬業者處理
若是情況較不複雜,所需處理的物件不多的情況下,於家屬的委託下,殯葬業者會進行現場的清潔,但禮儀師只是敢清潔,不代表禮儀師有處理命案現場的專業。
3. 殯葬業者找工人來協助清理
當需要大量人力的情形,例如需要拆除、搬運甚至是汙染面積過大,超出殯葬業者所能處理的情形,便須委託工人進行清理 (為何不找清潔公司,因為一般的清潔公司根本不敢接這樣的案子,
至於工人的來源,是找平時於殯儀館協助處理事務之人員進行服務,於講定費用後,便輕裝簡行至現場進行清潔,但因其非專業人員,其工具乃只有一般家庭所用之掃把、拖把及漂白水等物,無法進行深度的清理,且垃圾的處理方式可能會隨意傾倒造成更多問題產生。(深度清潔跟垃圾處理詳見連結)
筆者成立清潔公司,乃針對「本」及「質」的改變,在「本」的立場下,培養專門進行命案現場的清潔師,針對相關情形進行教育與訓練;希望能夠給予專業服務,也讓清潔人員可以安全地從事這項工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